首页

首页我爱美脚专区视频

时间:2025-05-25 03:31:00 作者:应急管理部:大力推进包容审慎执法 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干扰 浏览量:57062

  中新网5月22日电 国新办22日就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开展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应急管理部在安全生产执法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落实此次专项行动要求?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

  对此,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执法和工贸安全监督管理局局长杨智慧回应,应急管理部在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后,抓住“规范、严格、精准和企业自律”四个关键点,及时印发配套文件,积极为基层和企业减负,提升执法效能。

  一是聚焦规范。完善了分类分级检查制度,对于高危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二级、三级和未定级的企业,年度累计检查不超过2次、4次、8次、12次,对于非高危行业领域企业不超过1次、2次、4次、6次,规定了执法频次的上限。大力推进包容审慎执法,制定了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推行7项“轻微首违不罚”措施,24个省级应急管理部门也制定了免罚、不罚的事项清单。

  二是聚焦严格。安全生产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要求对于严重违法行为,特别是主观故意违法行为,要依法采取联合惩戒、移送司法机关等措施,并且对这些企业依法实施“一案双罚”措施,“一案双罚”就是既要处罚涉事企业,也要处罚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急管理部还通过通报、发布执法案例等手段,放大执法的威慑效应。

  三是聚焦精准。推动各地将重大事故隐患纳入检查重点事项清单,作为必查项,督促企业“查大问题、除大隐患、防大事故”。目前正在9个省份开展非现场执法试点,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赋能精准执法,减少现场检查频次。

  四是聚焦企业自律。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发挥好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建立企业内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定期排查重大事故隐患,并且将排查结果向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属地应急管理部门或者是其他监管部门报告,推动安全生产由“他律”向“自律”转化。对重大事故隐患不排查、不整改、不报告的,一旦被监管部门发现,将精准倒查责任。

  杨智慧指出,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结合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严格规范执法的各项要求,既防止检查频次高、随意性大,又防止监管执法“宽松软虚”,检查更加精准,起到了防范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作用。下一步,将结合近期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加强分析研判,督促指导各地区更加严格规范精准执法,推动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745名河南“花木兰”邂逅广西“刘三姐” 戏曲特色旅游专列抵达南宁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基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出的正确结论。建立在中华文明基础上的中国式现代化,天然地对大自然怀有深深的敬畏之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党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践必将证明,只要坚持这样去做,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黄河水库群联合调度保障下游春灌供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具有高度契合性。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就是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就是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改造、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方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的理论品格寓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承继中,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在运用科学真理与传承优秀文化中培育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中方:造成仁爱礁当前局势的原因清楚明白

“我期望更多野生动物奔跑在山林中。”28平方公里的保护区,马海波每天都会巡视一遍,这一巡就是17个寒暑。山里的一草一木早已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中。

古都文化创新表达 河南洛阳解锁“民族团结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三大全球倡议”,彰显宽广的全球视野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为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谋求和合共生的大格局大智慧。

几块钱的门票为啥也要收

“我们将论证实施重型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等航天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介绍,我国计划2025年发射天问二号,实现小行星探测和采样返回;2028年前后将开展天问三号任务,通过两次发射,实现火星采样返回;2030年前后将发射天问四号,开展木星系探测。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